close
今天的章魚燒,安靜乖巧的趴在大人肩膀上~

完全不費力任人擺佈,不哭也不鬧,

突然變成一個文弱小女子...





因為她生病了= =

剛滿九個月的今天,從夜裡就開始把晚餐都吐給床單吃,

晚餐吐完了就開始吐水,喝完奶就吐奶,

吃什麼就吐什麼,

孩子第一次生病我很緊張,也很戒慎恐懼,整天人都在拉警報,就害怕最糟的最糟,

由於飲食跟平常無二致,實在不知道為什麼鬧肚子,醫生也只有初步判定腸胃炎,

加上現在是腸病毒高峰期,看到孩子失去平常的活力,也不哭不鬧,

家裡每個人都烏雲籠罩又心疼



奶奶說不要餵奶,容易引吐,

所以我不餵配方奶餵了母奶,不知是真的不能餵奶、還是奶奶又餵稀飯的緣故,統統又吐在爺爺身上,

奶奶叫我連母奶都不要餵了!只能喝米湯!



我根本就靈魂出竅了(翻白眼),不喝母奶,加上媽媽房間沒冷氣,這個媽媽要做什麼啊?



章魚燒今晚就跟奶奶同居了



爺爺:明天再不好去榮總掛急診!(腦內OS:今天才去過小兒科診所耶)

外婆:發燒要趕快退燒睡冰枕!快出去買!不退的話就要打針比較快!(喂...37.4度算哪門子發燒...翻白眼)



這邊附錄兒童手冊「打破發燒的迷思」一文,

我只覺得現在的父母是越來越難當了,在自己的上一代與現在的「研究顯示」之間當夾心餅乾。



迷思之一:發燒都是有害的 燒太久可能會把腦子燒壞

  很多研究顯示適度的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也有研究顯示動物用大量的退燒藥反而會增加敗血症的死亡率。

  人類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性的本能反應。41度以下的發燒不會對腦神經組織造成直接傷害,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高燒本身會對神經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一般口耳傳說發燒會把小孩子腦袋燒壞的事例,都是因為那些孩子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燒只是這些疾病的一些症狀,真正影響腦部的是腦部嚴重感染病症。



迷思之二:生病發燒的時候 睡冰枕有退燒效果

  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會出現發炎反應的時候,白血球製造的一些小分子會作用在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而使體溫的定位點上升,於是人體會進行很多的生理反應使體溫上升。

  這就是好比說發燒的時候,我們的腦子會設定38度以上才是正常體溫,睡冰枕等物理退燒法違背腦部的設定而讓熱量喪失,就好比把熱水器設在一百度,一面插電加溫,一面卻一直丟冰塊進去,不但讓病人有寒冷不適的感覺,也會增加無謂的能量消耗。

  對於代謝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等患者而言,她們無法應付徒增的能量需求,可能導致代謝機制的崩潰或者心肺衰竭,這類病人發燒時使用冰枕退燒的危險度更高。





迷思之三:高燒不退的話要打點滴才會退燒

  反覆發燒與退燒的過程中病人需要流很多汗散熱,所以身體容易缺乏水分,打點滴頂多只有補充水分的效果,對於發炎性疾病引起的發燒並無退燒效果,發燒病患任意打點滴,不但不會有治療效果,也可能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





迷思之四:使用退燒藥如果又燒起來 表示醫師開的退燒藥沒效

  一些民眾認為吃退燒藥以後如果又燒起來,就表示醫師開的藥沒有效果,所以會去找其他醫師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

  事實上各種退燒藥的效果都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如果疾病的過程還沒有結束,退燒以後又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情。

 常見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病毒感染大多沒有特效藥,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達一周或者更久,如果發燒不退,必須持續就醫尋找有無其他特殊因素,而非怪罪退燒藥無效,或者盲目輾轉求醫於不同的醫療院所。





(寫這麼多,反正長輩放大絕:「你小時候還不是這樣養大的」一招就打死)



最後附上行政院衛生署藥物資訊網http://drug.doh.gov.tw/



依照自己的藥物處方籤在這邊查詢可以知道醫師開了什麼症狀的藥物,也可以對了解病情有些幫助。




章魚燒被開了退燒消炎止痛治療胃炎的藥物,東海小兒科滿棒的,早上七點半就開始看診,而且這個藥粉調水喝超像果汁,比小時後吃的小兒利薩兒還甜!


這樣就不怕章魚燒不吃藥~,她依然非常有氣質的把藥水喝光(得意的媽媽跟爸爸講:難怪餵藥器是最廢育兒用品第一名,因為診所就會給滴管餵藥啊)

現在的科技真夠進步@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eli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