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G_0005.jpg  

_MG_0014.jpg

上次做的蛋糕皂實驗用了乳油木果脂替代可可脂,後來就一心想要照書上建議使用可可脂這種素材。

後來在新開幕的某皂材店家入手一罐未精製可可脂,說真的當下試聞未精製的可可脂、乳油木果脂,味道都濃到有點令人不敢恭維,但等到脫膜時,又會覺得傳出來一陣已減弱的陣陣撲鼻可可味道不會辜負採用未精製的心意。

剛好四月初有帶章魚燒去看巧克力特展:

_MG_0033.jpg  

告訴她這一罐就是從那可可果提煉出來的脂。

配方:橄欖油(玫瑰、薰衣草浸泡)   60.00% 椰子油 25.00% 可可脂 15.00%

原本書上記載的是棕櫚核油,但手邊也用完了,便拿椰子油代替;可能是橄欖油比例較高,左右牌攪拌器實在不太給力,一開始奮力攪拌30分鐘,整盆放在保溫箱攪拌數次,放到半夜孩子睡熟了再爬起來入膜。

光是染色、分層、入膜就花了兩小時。

這次非常細心的測量每一層使用的皂液跟礦泥粉重量,大約是每200g皂液為一階段,共用到三個紙膜,此次共分八個階段入膜。每一階的礦泥粉少1~2g入膜,畢竟照書上記載的「少一匙」實在模糊了點,但分到八階好像太累人。

脫膜後:

_MG_0008.jpg 

我跟小阪老師入膜的順序不同,先入深色層,因為我希望在最上層以刮刀刮出融痕感,還不擅長使用刮板;小阪老師則是先入淺色層,脫膜後再使用刮板刮出紋路。

回顧一下書頁:

分層入膜的皂似乎有著U型分層的特色,也就是皂液會往中間沉入的特性,因此小阪老師的皂看出來是淺色先入。

_MG_0023.jpg  

那麼深色層先入的我剩下的淺色部分覆蓋感較不足。為了有微妙的漸層色入膜的確花了不少功夫。

_MG_0022.jpg  

並且似乎掉入的薰衣草顆粒原故,在表面上形成了橘色的斑點,再來是可能入膜速度太慢,皂切開後中間有細小的氣泡,以上這些因素有些破壞美觀。

_MG_0002.jpg    

可可脂的皂很厚實、也滿好脫膜的。

而且難得「依照配方比例」添加精油(以前都隨意亂加),歐薄荷、茶樹、薰衣草、玫瑰天竺葵等,晾皂時傳出陣陣「薄荷巧克力」香味,真是太幸福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手工皂
    全站熱搜

    sophieli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